红楼小丫鬟(全本)_分节阅读_108

唯珎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a.com,最快更新红楼小丫鬟(全本)最新章节!

    ?”

    宝玉闻言不答。

    贾母却笑道:“天底下有多少人,宝玉,你又知道什么?见过多少?便只知道感慨?咱们家一个中等人家,小小的地方,人又少,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。正经说起来,便是刘姥姥那样的庄稼人,还有我们万万不及的好处呢!”

    说得宝玉垂首道:“还是老祖宗有见识。”说着伏在贾母怀里撒娇。

    探春向琳琅道:“太太已经认了琴妹妹做女儿,现今跟着老太太在安寝。”

    琳琅笑道:“姑娘们个个都好,我都不知道夸赞哪一个才是。”

    薛宝琴见识广博,七八岁上就跟着父亲到处走动,天南海北各处都去过,说起异国风俗,端的好听,琳琅侧耳听了,每逢她说起,却都能接得上话,薛宝琴不禁暗暗称奇,她早听说了琳琅身份,她父亲早和薛蟠之父分家另过,薛蟠家仍是领着皇商的名分,他们家却不过是平常商贾,各地都有生意,后因父丧才归拢金陵,自然没有看不起琳琅的道理。

    琳琅不知薛宝琴之心思,因见她年轻美艳,言语伶俐,博得上下独宠,胜过钗黛湘,也不禁暗暗感叹。眼看着满屋花团锦簇,谁又能想到黛玉如今正面临着父病弟幼之境?

    琳琅心中疑惑,怎么荣国府竟似一点消息都没得到似的?若贾母知道林如海患病,必定没有冷眼旁观的道理。只是她也略记得许多人考究红楼故事,黛玉之家产众说纷纭,故不敢多嘴,只暗藏于心,盼着林如海痊愈,免生事故。

    正思量间,宝玉突然问道:“姐姐在想什么?”

    琳琅抬头含笑道:“并没有想什么,只是见眼前如画一般,看呆了去。”

    宝玉也觉得美景如画,遂悄声道:“我才和云妹妹商议了,将鹿肉拿了一块叫人送园子里,一会子咱们去芦雪广烤鹿肉吃!我至今还记得姐姐从前烤肉最好吃呢,可惜竟吃不到了!”

    宝玉幼时贪爱新鲜,和史湘云一起,不知惹出多少故事来,那时琳琅曾多次烤过肉给他们吃,别说鹿肉了,袍子肉、獐子肉,乃至于鲜鱼,也都烤过吃,至今宝玉仍然记得。

    琳琅尚未说话,惜春便过来道:“去,去顽你的!你们爱做什么便做什么,别找我们!”

    宝玉一笑,走了开去。

    一时大家散了,贾母略歇,李纨拉着琳琅也去芦雪广。

    途中惜春扯着琳琅道:“姐姐上回说,早晚我得画园子,谁承想,竟成真了。刘姥姥来顽那么一会子,逛了大半个园子,老太太就叫我画,我才画了一点子,倒得备一屋子画具,光画笔就有一百多支,宝姐姐絮絮叨叨一番话,我也没记清。”

    李纨听到了,抿嘴一笑,道:“她原是最博学,说的并没有错,你倒嫌她。”

    惜春道:“我何尝说她错了?只是为一幅画,预备那么些东西,值什么?谁又拿画画当正经事来办了?那么长一篇话儿,能用到多少?齐全是齐全了,只是白显她博学罢了,我在书上也能找着。之前我说没有画具,偏她说自己有,又说我用不着,给我也是白放着,替我收着,等用时再送我些,倒像是我问她要了似的。还指点我找匠人的稿子添人物,那都成什么了?再没听过在建园子原稿上画画的!布局怎么布?光有地步方向可不行!”

    琳琅笑道:“丹青讲究意境和布局,没有按着匠人原稿描地步方向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惜春复又欢喜起来,道:“我就说,只姐姐和我同心同意。若真描了匠人的稿子,还是请别人删减立稿子,真真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!”

    琳琅道:“明儿你去我那里坐坐,我正经跟你论一回丹青。”

    惜春闻言喜道:“姐姐可不许反悔!”

    琳琅笑道:“明儿我来接你,说实话,我在家也无所事事,描龙绣凤又觉得手冷,画画儿的颜料又太涩滞了些,画出来不好看,只好论些画技,聊胜于无罢。”

    一时到了芦雪广,李纨出题限韵,因不见湘云宝玉,便问去哪里了。

    琳琅正要说,便见李纨之婶母走过来看热闹,对李纨笑道:“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着金麒麟的姐儿,那样干净清秀,又不少吃的,他两个在那里商议要吃生肉呢,说的有来有去,我只不信,肉也能省吃的?”

    听得金玉二字,众人都笑了,忙去拿史湘云,独剩惜春与琳琅坐在炕上说话。

    惜春因道:“姐姐上回说去改变,我回来发觉,却不成呢!”

    琳琅也知道荣国府百年望族,腐朽之至,子孙中唯有宝玉一人可承继祖宗基业,偏又不肯上进,作为不受宠且被宁国府养在荣国府十来年的小姑娘,惜春什么都做不得。

    惜春又道:“我也无计可施了。”

    琳琅忙安慰道:“你又说这话,听着倒叫我们为你心疼。从前林姑娘也记挂着你,说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,果然太玲珑剔透了些,才会如此。可人常说,天无绝人之路,无论何事,必有一线生机。”

    李纨和探春并肩进来,笑道:“你们打什么机锋呢?”

    惜春不理,琳琅却笑道:“何曾打什么机锋?只是说些世俗话罢了。云姑娘他们果然在外头烤肉了?你们怎么不一起?”

    李纨笑道:“已经嘱咐了好一番,我回来和三姑娘拟题韵。”

    堪堪拟定,便闻得一股香气,探春道:“快快拟定题韵,我也要吃去。”又让琳琅道:“姐姐也一起吃去,大家伙儿好热闹些,再一坛子酒就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第104章 林如海上书乞骸骨

    琳琅等人出来时,平儿也在,正吃得热闹,见她出来,忙与宝钗等起身让座。

    琳琅原也爱吃肉,遂与惜春褪了腕镯戒指,翠儿和彩屏接了用手帕包好放在怀里,又洗了手,围着火炉子坐下,面对窗外雪压芦花,冰裹

    琳琅原也爱吃肉,遂与惜春褪了腕镯戒指,翠儿和彩屏接了用手帕包好放在怀里,又洗了手,围着火炉子坐下,面对窗外雪压芦花,冰裹斜坡之景,端的心胸大畅,一面自己片下鹿肉,抹上酱料,穿在铁扦子上成串,一面在铁丝蒙上翻烤,一时间香气四溢,惊动旁人。宝玉深深地嗅了嗅肉香,面上流露出一丝怀念之意,道:“就是这个味儿。”

    湘云一面大吃大嚼,一面指着他道:“瞧你馋得那样儿,岂不闻自己烤着吃才有趣!”

    宝玉嘻嘻一笑,径自割了一块鹿肉平摊在铁丝蒙上。惜春却因烤焦了自己的肉串,便取了琳琅烤好的肉串来吃,一面吃,一面连呼好烫,眼里蕴满笑意,道:“好香,又极嫩,也不腻。”

    琳琅又递给她一串,道:“我烤了好些,你只管吃。”正吃得高兴,宝钗因问道:“你素日都在家做什么呢?怎么不带虎哥儿来?”

    宝钗并没有跟着众人同吃,只披着一领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斗篷站在一旁笑着看,琳琅便回道:“天冷人懒,虎哥儿轻易不带出门,在家也不曾做什么,或串门会友,或飞针走线,这不,今儿个就来贪图老太太太太们一杯酒吃了,还吃了好鹿肉。”

    宝钗笑道:“闲了常来走走,老太太和姨妈也欢喜呢!”湘云听了叹息道:“宝姐姐就是体贴太太,若是别人,只顾着自己玩乐,哪管老太太太太欢喜不欢喜?我常说,再没一个比宝姐姐更体贴厚道怜惜人的,倘若我有这么个亲姐姐,便是没了父母也使得。”说着,不禁红了眼眶儿。

    宝玉道:“快吃你的肉,说这个话做什么?”

    湘云冷笑道:“她早离了这里,我还不能说别人好不成?你别在这里恶心人了,我知道在你心里,我们都不好,唯有她是好的,偏人家走了二三年没回来过一遭儿!”

    宝钗听她提及黛玉,宝玉脸色微微一变,因恐宝玉恼了湘云,忙向宝玉笑道:“听说袭人的娘病了,可好些了?也没见袭人出来。”

    宝玉长吁短叹地道:“说是不好呢,如今担心得不行,太太正要打发她家去。”

    又问琳琅道:“姐姐可得了林妹妹的信儿?这两个月老太太都不得消息,我着实担心,偏又什么都做不得,行动坐卧都是人跟着,去一封信太太都不许。”

    琳琅笑道:“太太也是为你着想,疼你的心谁能比得上?想是林姑娘忙着。”

    宝玉双眉紧蹙,若有深忧,正要说话,却见凤姐进来,笑道:“我可是闻着味儿来的,你们吃好吃的,也不叫的。”遂也坐下同吃。

    湘云笑道:“不抹酱料烧烤的肉,蘸着蒜汁子也好吃。”宝琴道:“蒜的味儿太难闻了些,我才不吃。”说着只在肉片上抹足了酱料烧烤。

    凤姐并不在意,平儿上来服侍,她一面吃,一面向琳琅道:“好姐姐,你也多吃些儿,若觉得好,家去时,带半扇鹿给你们老太太尝尝,只怕嚼不动。”

    琳琅笑道:“我们老太太牙口可好着呢,前儿我们还烤了野猪肉吃。我也送了些来,你们吃着可好?是乡下亲友才打到的,村里分一分,又特特送了半扇来。”

    凤姐道:“我用着好,就不知道别人怎么样。”宝玉一旁听了,忙道:“我吃着好,比咱们家里的还有味儿。”凤姐指着他对琳琅笑道:“听听,最古怪的在这里,偏说什么家里的肉不新鲜,你送的有味儿,就着野猪肉,倒多吃了半碗饭,喜得老太太跟什么似的。”

    琳琅道:“家养的野猪和山里乱冲乱撞的野猪自然有些儿不同,又是才打来的。若是我们大爷在家,冬日再不缺这些吃的,也能多送些来给老太太太太们尝鲜,偏今年不在家,也只好将就着吃一点子,不可强求了。”

    荣国府的庄田自有野味送来,他们并不缺,只是觉得别人送的更好吃些罢了。

    宝玉自己倒了一杯酒,一仰脖子饮尽,对琳琅笑道:“杨大人好好在家陪着姐姐岂不好,出门做什么?为了那一点子名利虚荣,倒弃姐姐在家日夜担忧,也不像好男儿行事。”

    琳琅闻言不觉心中一冷,油然生出三分怒气,面上却依旧笑意盈盈,道:“为了名利虚荣读书征战的固然有之,却也不是人人如此,更有许多赤诚为国忠肝义胆之人,只是宝二爷不曾见过罢了。二爷守着一方净土,安享富贵尊荣,焉知边境百姓遭受敌军作践之苦?若无人戍边驱敌,百姓何来丰衣足食安家之乐?若无人保家卫国,天下又岂有太平之日可言?”

    一席话掷地有声,竟震住了众人。

    将众人眼底的惊异尽收眼中,琳琅又轻轻一笑,道:“古人叹息: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我却不是这样的人,我也不怨他长年累月不在家,若无他,我们老幼妇孺哪里能在家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?因此宝二爷这话我是不服的。”

    宝钗怔了怔,点头叹道:“这才是男人们的正经事,读书明理,练武保国,若只因名利虚荣二字,而视百姓疾苦于不顾,自守安乐,不肯上进,这样也不可取。”

    湘云探春等连连称是,皆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探春又道:“倘若我是男人,何苦还留在这里,我早出去建功立业了宝玉本意不在此,笑道:“理这些子做什么?我且顾眼下罢了。”

    琳琅暗暗叹息,面上现出三分愁绪,眉间染上一缕忧伤,道:“你只道眼下鲜花着锦,烈火烹油,什么事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