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小丫鬟(全本)_分节阅读_112

唯珎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a.com,最快更新红楼小丫鬟(全本)最新章节!

    什么了?”不禁唉声叹气,又怨自己记性不好。

    林朗淡淡一笑,道:“二姐姐想必也盼着二哥哥能送她出阁。”

    贾琏本就对林家有三分怯意,又见林如海渐有起色,并不缺人打理家务,又教导自己,翻来覆去想了半日,心里早想着去拜见自己的亲舅舅,虽然不舍,但念及迎春出阁,自己身为长兄,再不能叫别人代替自己为迎春发嫁,因此一面收抬行囊,一面向林如海辞行。

    偏时值年下,不好赶路,林如海留他过了年才择初二启程。

    林家备给迎春的添妆礼和贺礼,请他一并捎带进京,又备上给贾母等人的土仪等物。

    除了礼单上送给各人的礼物,黛玉命人额外送上一尊羊脂白玉的送子观音,笑道:“这是请寒山寺的高僧开过光的,谨以此物相赠,愿琏二嫂子早得贵子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贾琏的一段心事,又见观音晶莹无瑕,端的珍贵,连连道谢,就此登船去了。

    贾琏不愿贾珠和贾宝玉为迎春送嫁,又想怪道父亲常恨贾母偏心,因此一路急催,竟在昭儿归家次日也就是二月初四便到了,一来一回三四个月,他一点儿事情没办成,好在自己跟林如海长了许多见识,但回到府里也自忐忑不安。

    贾母正与宝琴湘云宝玉等人说笑,探春和宝钗相陪,还有邢王夫人和薛姨妈在座,凤姐和李纵侍奉一旁,闻得贾琏已至,不提凤姐如何欢喜,贾母眉头却是一皱,问道:“琏儿回来了?怎么这么早?才说今日叫昭儿带消息给他。”

    凤姐笑道,“昨儿才收抬春天的衣裳叫昭儿带过去,谁承想,他倒先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凤姐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门口。

    众人见了,都抿嘴一笑,忙叫贾琏进来,一问,贾琏心中早已打好腹稿,便答道:“姑爹已经大好了,林表弟也大有长进,料理庶务十分能耐,横竖也用不到我。”

    贾母道:“你姑爹果然大好了?”

    贾琏点头笑道:“孙儿去时,据闻已有起色,兼之又卸了任,越发清闲,因此大好了。”

    贾母念了一声佛,道:“阿弥陀佛,既好了我也放心了。又对薛姨妈等人道,我只担心我两个外孙外孙女无依无靠,恐受人欺负,这才急急打发琏儿去。”

    薛姨妈笑道,“这是老太太对林姑娘林哥儿一片慈爱之心。”

    贾母又对贾琏道:“你该再等些时日才好,急着回来作甚?若姑老爷病情反复又如何?”

    贾琏如今也略有几分志气了,一心想交好定南侯府,便笑道:“初六是二妹妹的好日子,我哪里还坐得住?我就这么一个亲妹子,虽不是同母的,可有亲哥哥在,也不能让堂兄弟送嫁不是?因此姑爹一好,我就紧赶满赶回来了,赶路赶得下人们都叫苦连天。”

    邢夫人闻言,不禁对贾琏有些刮目相看,笑道:“你这个哥哥有心了。”

    凤姐瞥了贾琏一眼,脸上似笑非笑。

    贾琏并不在意,细细回秉了在林家所见所闻,但没提及林如海教导他之事,极口夸赞降旨之排场,又笑云见到了黛玉的女婿庄秀,道:“真真是好模样儿,住日所见上下贵贱若干人等,唯有北静王.宝玉.柳湘莲等寥寥几位能与之比肩,余者皆不及多矣。”

    贾母听了有喜有悲,所喜者是黛玉终身有靠,夫婿与其相配,爱女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,悲者乃宝玉尚无媳妇人选,脸上颜色大变,竟有痛极之神。

    然宝玉毕竟凌驾于黛玉之上,贾母便搂着他在怀里,一个劲地叫心肝儿肉,斥责贾琏道,“胡说什么,我就没见过谁比得上我的宝玉。凤丫头,快跟琏儿家去,你们小夫妻也该聚一聚了。”

    贾琏方与凤姐退了出来。

    回到自己院里,贾琏暗恼自己辛苦来去,一路风尘,贾母竟连半分安慰都无,只顾着宝玉,便冷笑一声,对凤姐道:“都多大的爷们了,还作小女儿之态.老太太也该叫宝玉知道些世事了,长此以往,有这么个祖宗在家里,将来林妹妹出阁了,哪里肯来咱们家?”

    贾琏想到裴济的长女乃是庄家的长子媳妇,将来与黛玉乃是妯娌,自家长子定的又是杨总督的女儿杨若,如今庄家.大小杨家.仇都尉家并林家,这几家皆是联络有亲,虽不似贾史王薛金陵四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,但这几家文武皆有,子孙能干,庄家还有三房媳妇都来自书香世家,仇都尉又是忠顺王的大舅子,细细一究,贾琏可不想远了他们。

    凤姐笑道:“你多虑了,哪里就如此了?林妹妹必不会远了咱们家。林家在京城没什么亲戚,林妹妹既嫁到京城来,自然要靠咱们家给她撑腰。”

    贾琏冷笑不语,只叫平儿取出那尊送子观音来供奉上。

    凤姐见后,顿时脸上变色。

    贾琏也不看她,径自去东院找贾赦回话去了。

    作看有话要说:不管是原著,还是本文,贾母对黛玉姐弟是真心疼爱,但若说真的疼爱到无私,那是不可能的,所以这份疼爱很矛盾,毕竟原著中明确写过,林如海死后,贾琏派昭儿进京请贾母的示下,所以黛玉的家产最后如何,贾母是知情的。

    林如海也不希望荣国府败落,毕竟是他岳父家,扯不开的关系,所以能教导,也不会藏私,不管是贾珠还是贾琏,毕竟后者是荣国府正宗继承人,若有能为光宗耀祖,比什么都好。

    关于贾琏的母亲,原著中没有,而且也没有提过贾家与贾琏外祖家有往来,望天,邢夫人家都有兄弟来投奔,李纨也有婶子来走亲戚,独贾琏外祖家没提半个字。依照贾敏嫁给林如海,我觉得老国公还是颇有见识的,武将世家之女嫁给探花郎,所以在择媳妇上,长子媳妇,极有可能也会选择读书人家。

    第107章 贾迎春出闺成大礼

    原来贾琏南下时,凤姐已有了身孕,贾琏今已二十好几,只有巧姐儿一女,满心想着能一举得子,临走前也谆谆嘱咐了一场,故此回京前黛玉送观音,他十分欢喜,原想请到家中好保佑凤姐生个儿子,再没想到回来后第一眼看到凤姐,便是她瘦削的身材,黄黄的脸儿,贾琏明白凤姐此胎必定落了,自己空欢喜一场,兼之凤姐还自以为傲,哪里还肯给她好脸色。

    贾琏出去后,平儿捧着观音不知放在哪里,只轻轻问道:“奶奶,这观音供不供?”这尊送子观音慈眉善目,温柔端庄,怀中的孩子憨态可掬,玉色晶莹,雕工精美,显然是难得之物,捧将出来,富丽室内便油然生出一种祥和之感。

    众人见这观音名贵异常,非钱财可买得到,但想到凤姐的伤心事,都不敢言语。

    凤姐近因年事忙碌,她又逞强不肯歇,才忙完,便忽然小月了,在家至今不能理事,天天请几个太医用药,今儿还是得知贾琏回京才特地在贾母房中等着。然凤姐自恃强壮,虽在调养,却仍不住谋划筹措,想起什么事便叫平儿去回王夫人,任人谏劝,她只不听。

    王夫人自觉失了膀臂,又无精神管事,因此大事自己做主,家中琐碎之事却一应由李纨协理。

    李纨尚德不尚才,虽将自己院中管得有条不紊,对府里却从不擅自做主,未免逞纵下人,王夫人便命探春和李纨同裁,又请了宝钗来照管,托她各处小心。

    因此凤姐此时见了送子观音觉得十分讽刺,恨不得立时拿东西砸了,冷笑数声,道:“供奉什么?拿出去!他这是单请一尊观音回来耻笑我呢,怨我没能生个好儿子!”

    平儿叹了一口气,叫小红捧着观音先下去,坐在凤姐炕沿,劝道:“奶奶何苦和二爷置气?好容易养了六七个月的哥儿,就这么掉了,二爷心里就不伤痛?二爷回京时也不知道奶奶小月,想来请了观音是为了保佑奶奶一举得子,奶奶别误了二爷。”

    凤姐垂泪道:“孩子掉了,我难道就不伤心?”

    平儿忙道:“奶奶快别哭,小月子里仔细伤了眼睛!”

    凤姐接过平儿递过来的帕子拭了泪,想到掉了的已成型的哥儿,不禁又是一阵心酸。

    良久,凤姐方放下伤心事,乃出口问道:“后儿二姑娘出阁,明日送嫁诸事都妥当了?嫁妆可都齐备了?”

    平儿答道:“早已预备妥当了,奶奶且放心。凤姐听了叹道:“二姑娘出门子过后,今年府里又要打饥荒了。”

    平儿笑道:“何至于此?二姑娘嫁妆里的古董书画摆设家具都是从内库里出的,绫罗绸缎才买了十几匹新鲜花样,余者都是库存的,庄子是另外买的,不过花了三千两,零零碎碎脂粉头油等小东西也不值什么钱,满打满算还没花到一万两银子,再说,还有进账呢!”

    想到进账,凤姐脸上出现了一点笑影儿,随即又消失了,道:“这回二姑娘出嫁如此,下回三姑娘四姑娘出嫁,岂不是掏空了库房?”

    平儿笑道:“奶奶又糊涂了,不过就三姑娘一人,虽说三姑娘好得很,可也得看说的人家如何,未必强得过二姑娘的婆家,如此一来,哪里就掏空了?四姑娘虽在这里住,可到底是东府里的嫡小姐,难道这嫁妆还得我们出?”

    凤姐道:“你才是糊涂了!三丫头比二姑娘强了不止十倍,又是贵妃的妹妹,连娘娘都极口夸赞,还能比二姑娘差?我原说三姑娘是庶出,纵然她性子好模样好,也未必寻得到好的,谁承想二姑娘这门人家竟好得很,你放心,既有这事在前,三姑娘比二姑娘只好不差。”

    平儿微微一笑,却没说话,迎春是一等将军之女,而探春则是五品员外郎之女,女儿在家从父论身份,哪里能论贵妃的妹妹?她叫丰儿拿了太医开的丸药来服侍凤姐服下,又拉过被角儿为凤姐掖了掖,安慰凤姐歇下,出来叫小红将送子观音收起来。

    自从凤姐有了身子后,琳琅见了,不知道劝了多少次,只是凤姐不听劝,终致小月,后悔不迭,偏今日又逞强去贾母房里等贾琏,焉能不疲乏?平儿才出去,她便睡沉了。

    却说贾琏离了自己住的小院,回头看了一眼被粉油大影壁遮住了的大门,和小小一所房舍,别说在林家所见黛玉林朗之院落比之大了三五倍,便是什么大观园里的怡红院蘅芜苑也比这院子强了几倍,不觉越发愤怒,甩袖出门,骑马去了东院。

    请见过贾赦,回了林家之事,贾琏便垂手而立,不再言语。

    贾赦闻之并不在意,道:“虽然辞官有些可惜,不过既然姑老爷大好了便是喜事。”

    贾琏陪笑道:“老爷说得极是,只要姑爹在,表弟表妹便有个依靠,虽不能为表弟铺路入仕,好歹旧日同窗世交姻亲皆在,自然不会冷眼旁观。”

    贾赦道:“你知道什么?何止这一点好处贾琏心中诧异,难道贾赦并不是如此想?遂恭敬道:“还请老爷教导。”

    贾赦便道:“别打量着我糊涂不知事,个个都来糊弄我!倘若妹夫没了,外甥外甥女两个年幼,还不是得咱们家帮着料理后事?就凭着老太太那偏心劲儿,什么好东西能想着我们?只怕早都留给二房了!我们只能从指缝里得一点子堵了我们的嘴以免走漏风声罢了!

    如今只要妹夫活着,他们家的礼年年便不曾断过,且大房向来比二房只厚不薄,真真是读书知礼的人家,懂得长幼之分,比不得那些小人,好东西尽往二房搬,哪里想得我们!”

    提及贾母偏心,虽因孝道贾赦不敢明说,可私底下不知道抱怨了多少回。

    贾琏听了,又是好气,又是好笑,最终化为酸楚,却也知道贾赦之忧绝非空穴来风,本来他就是打着这份